廣東省近日發布《關于強化市場主體動能構建現代產業生態體系的若干實施意見》,推出12項核心政策,聚焦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七大戰略領域,通過全鏈條創新生態構建、萬億資本賦能和要素保障突破,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,目標202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35%,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萬家。
一、政策創新體系
精準產業鏈布局
圍繞集成電路、量子科技、新能源交通等七大領域繪制招商圖譜,建立龍頭企業數據庫和高端人才庫,實施"一企一策"定向招商,設立專項工作組對接世界500強及行業隱形冠軍。
全鏈條技術創新
構建"政產學研用"協同創新網絡,重點部署"新一代人工智能"等省級重大專項。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按1:1.5配套支持,單項目最高補助5000萬元。組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聯合體,推動"基礎研究-產業應用"閉環創新。
萬億資本賦能
整合組建總規模超萬億的產業引導基金(省級母基金1200億元),形成"天使-VC-PE-并購"全周期投資矩陣,年均導入1500個高成長項目。啟動"灣區資本引鳳計劃",年推動200+跨境投資項目,各地市可設立細分領域專項基金。
二、要素保障突破
土地新政:重大項目用地"即報即審",可預支三年指標;制造業項目土地保證金降至底價8%,50億以上項目可分五期繳款,全面推行銀行保函替代。
環保改革:實施環評豁免清單管理,審批時限壓縮60%,區域評估覆蓋85%產業園區。
三、核心產業進展
集成電路"三核多極"
2024年產量突破804億塊(+21%),出口2785億元(+15.2%),粵芯三期、中芯深圳12英寸線投產,形成廣深珠核心集群+佛莞惠中配套的完整產業鏈。
人工智能領跑全國
2025年Q1市場規模達3000億元(+30%),核心企業超1600家,12家企業入選全國50強。近五年AI企業注冊量年均增45%,深圳以1.1萬家企業、1333家千萬級企業雙項第一。
機器人持續領航
工業機器人產量24萬臺(占全國40%),連續五年全國第一;服務機器人2025Q1產量194萬套(+10.8%)。庫卡基地年產能破5萬臺,躋身全球第一梯隊。
四、配套支撐體系
專項資金:2025年安排262億元"智造強省"資金,60億元定向支持AI與機器人關鍵技術攻關。
區域協同:建設粵港澳生成式AI安全實驗室,突破AI芯片、精密減速器等"卡脖子"技術。深港聯合研發伺服系統,珠澳產學研基地獲機器視覺專利突破。
產業生態:實施"燈塔工廠"計劃(3年培育50家全球標桿),投入30億元開展"百萬技工數字化轉型",建成20個智能裝備中試平臺(年服務企業5000+)。
五、發展目標
到2026年,構建"基礎研究+成果轉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撐"創新生態鏈,實現:
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突破35%
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8萬家
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達20%
建成全球產業科創中心